生活服务 NEWS
你的位置:上海亚马逊网店美工 > 生活服务 > 电商设计师 淮海战役:白崇禧本来是国军总司令的第一人选,为何突然变了卦?
电商设计师 淮海战役:白崇禧本来是国军总司令的第一人选,为何突然变了卦?
发布日期:2024-08-01 09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电商设计师 淮海战役:白崇禧本来是国军总司令的第一人选,为何突然变了卦?

淮海战役(国民党方面称为“徐蚌会战”),国共双方全力角逐,我人民解放军捷报频传,可是,战役过程中也危机四伏。

那么,战役过程中什么时候最惊险呢?

那就是双方都已倾其所有,战斗进入胶着状态,却再也无兵可调之际。

左起:李宗仁 蒋介石 白崇禧

战役进入到第二阶段时,人民解放军中野、华野约60万兵力全部投入了战斗,而国民党军也动用了中原地区的全部机动精锐,总兵力接近80万人。

双方把长江以北的兵力均使用到了极限,到了这个时候,双方都已经亮出了底牌。

任何一方增加一个军,战争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,战役结果就可能发生变化。

解放军方面确实已经无兵可调,国民党方面呢?

蒋介石手上还有一张“闲牌”-白崇禧。

老蒋非常清楚,黄维的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围,想要打赢这场仗已经断无可能,但是,挽回损失还有可能。

蒋介石电令白崇禧,要他派桂系的张淦兵团火速解围。

没想到白崇禧一口就回绝了,说什么也不同意。

蒋介石急了,干脆直接电令他的嫡系将领,华中“剿总”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宋希濂,让他立即调第二十军和第二十八军开赴武汉,候船东下。

白崇禧劝阻不了宋希濂,干脆扣下了运兵船,不让先到达汉口的二十八军走。

李宗仁 白崇禧

后来,经顾祝同亲自打电话疏通,白崇禧才给了面子,答应放行。

当二十军到达汉口后,白崇禧再次从中作梗。

蒋介石只好亲自给白崇禧打电话,仍无结果,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、掷电话筒、掀桌子。

二十八军和二十军好不容易离开武汉,还没来得及参战,淮海战役就结束了。

平心而论,宋希濂兵团的战斗力还是可圈可点的,如果他能顺利到达淮海战场,将会给解放军造成不少麻烦,甚至有可能部分地挽回败局。

对这段历史,在后来的回忆录中,黄维对白崇禧的“见死不救”大发感慨,言辞中有颇多不满。

就连同为桂系骨干的程思远也用了“冷眼旁观”四个字。

人们不禁要问,白崇禧果真是“见死不救”吗?

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”,白崇禧号称“小诸葛”,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他的聪明和能力,难道他不懂这个道理?

当然不会!

而且,如果不是白崇禧有先见之明,果断“悬崖勒马”,此时被解放军“拷打”的应该不是刘峙,而是他白崇禧。

这又是怎么回事?

白崇禧

这要从蒋介石“选将”说起。

当华野与中野会战徐州的态势露出端倪时,何应钦、顾祝同等就向蒋介石建议:战争将发生在刘峙的“地盘”上,而他的能力不堪重任。

他们建议由白崇禧出面,统一指挥汉口、徐州两个“剿总”。

对这个提议,蒋介石考虑了三点:

其一,蒋介石首先想到,白崇禧的资历不浅,而且很能打,人称“小诸葛”,应该不是浪得虚名;

其二,白崇禧手中还有近50万大军,其中就包括了桂系精锐部队,比如“钢七军”。

老蒋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,徐州一带的几十万国军,再加上白崇禧这50万人马,加起来就是100多万军队。

凭借这样庞大的阵容,打赢解放军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了。

其三,这也是蒋介石惯用的伎俩,只要是战争,就会有伤亡,借解放军之手削弱桂系的实力,可谓一举两得。

基于这三点,蒋介石认为,白崇禧理所当然是“徐蚌会战”总指挥的不二人选,且非他莫属!

蒋介石下令在蚌埠设立国防部指挥所,就等着白崇禧走马上任,统一指挥两个“剿总”对解放军华野、中野的联合作战。

白崇禧

没想到,白崇禧第二天就变了卦,理由是:华中形势也非常严峻,自己无法脱身。

白崇禧出尔反尔,这一夜之间发生什么了?

原来,白崇禧答应蒋介石后,马上就把这事告诉了李宗仁。

“李、白”从广西一路发展到南京,可谓形影不离,在对付蒋介石的问题上,二人的态度也基本一致的,那就是“此公套路太多,上海亚马逊网店美工不得不防”。

不过,白崇禧毕竟是个军人,面对一下子可以指挥上百万大军作战这样的机会,巨大的诱惑确实让他眼睛发亮、头脑发热。

因此,白崇禧当时不假思索地接过了“帅印”。

没想到李宗仁给白崇禧当头泼了一盆冷水:“我看蒋公没这么简单。”

白崇禧马上冷静了下来。

白崇禧不愧是“小诸葛”,稍一分析,就整理出了四个“不宜”:

第一个“不宜”,站在纯粹的军事角度,白崇禧发现徐州“剿总”既有的兵力部署有问题。

刘峙把徐州作为中心,沿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部署国军的几个兵团,且一字排开,在白崇禧眼里,这就是一个大大的“死十字”。

白崇禧认为,徐州城地势平坦,无险可守,一旦被解放军截断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而且,战事迫在眉睫,就算马上着手重新布阵,时间已经不允许了。

第二个“不宜”,徐州“剿总”所属部队多为老蒋的嫡系部队,邱清泉、黄伯韬等黄埔将领一向桀骜不驯,白崇禧自我感觉很难指挥得动他们。

而且,蒋介石屡屡直接插手战事,越级指挥部队的事也让白崇禧心有余悸。

第三个“不宜”,蒋介石借他人之手消耗杂牌军,这是个公开的秘密,对于这一点,白崇禧特别在意,赔本的买卖做不得!

第四个“不宜”,其实是白崇禧心里有火,肚里有气。

白崇禧(左) 孙立人(右)

李宗仁当上副总统后,白崇禧即由国防部长改任“华中剿总总司令” 离开南京,掌握了实权。

白崇禧走马上任后,坚持“守江必先守淮”,强调中原战区国军部队必须统一指挥,提出要实现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江西五省联防。

可是,蒋介石却突然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,国民党军队分属“华中剿总”和徐州“剿总”,这样,白崇禧和刘峙互不统属,地盘一下子“缩水”了一半。

白崇禧由此断言:“中原大军分割使用,将来必败无疑!”

白崇禧自我感觉十分完美的战略构想被全盘打乱,他把蒋介石此举归结为“削藩夺权”,旨在压制桂系,防止桂系“做大做强”。

一气之下,白崇禧决定避走上海,在蒋介石多次敦促之下,白崇禧才勉强答应到汉口赴任。

这次,面对统兵百万的差事,白崇禧不是不动心,但是,思前顾后,白崇禧还是选择了放弃。

一旦拿定主意,白崇禧是“王八吃秤砣-铁了心了”,无论蒋介石如何软硬兼施,白崇禧就是不接这个“令箭”,谁来劝说都不管用。

如此一来,徐州“剿总”总指挥刘峙就无可选择地被推到了前台。

刘峙曾经是黄埔教官,资历老,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却很差,因此,把80万大军交给他指挥,老蒋无论如何放不下心来。

白崇禧(右二)

他决定给刘峙找一个可靠的副手,老蒋首先选中了宋希濂,但被宋希濂婉言拒绝了。

老蒋又想到了“救火队长”杜聿明,杜聿明当时身患重病,但是,还是硬着头皮上任了。

后来的事实证明,白崇禧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,不少事情都被白崇禧不幸而言中,比如说邱清泉不受约束,又比如蒋介石越级指挥等等。

淮海战役最终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,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,这个时间点是淮海战役终结的重要标志。

战后,国民党内对白崇禧“按兵不动,见死不救”屡加指责。

桂系则反唇相讥:“如果中原不分兵,实行五省联防;如果由白崇禧指挥徐蚌会战,党国何至于尽失半壁江山?”

这场“口水战”持续了几十年,有可能还会持续打下去。

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,不可能重新来过,换言之,就算换上白崇禧,也未必赢得了淮海战役。

这是因为:彼时的国民党已经“病入膏肓、不可救药”,败局已定,任何人都挽救不了它的生命,包括“小诸葛”白崇禧。